新闻中心

学校召开中长期发展规划老领导、院士专家代表座谈会

来源:发展规划处|2020-11-06132

11月4日上午,学校就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召开老领导、院士专家代表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高从堦、郑裕国,学校老领导梅新林、张立彬、盛颂恩、肖瑞峰、何智蕴、潘海天,高层次人才代表徐振元、刘化章、程惠芳、姚建华、徐维祥、车声雷、朱艺涵、陈小龙,校领导班子成员蔡袁强、李小年、郑华均、金晓明出席座谈会。会议由郑华均主持。

与会人员围绕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重大战略、实施路径和关键举措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沈寅初在发言中强调,稳定的办学环境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一步明确校区功能定位,为教师创造潜心教学、潜心科研的良好环境。要发挥好我校生源好、师资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重视科研平台的基础建设,坚持做有用的、有效的科研。高从堦指出,学校要实现跨越发展,人才至关重要。优势学科要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加强资源保障。学科不能孤立发展,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郑裕国分析了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认为慢进则退。他指出要围绕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谋划浙江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面向我省的主导产业,把支撑制造业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牛鼻子。要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强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梅新林从时间定位、空间定位和目标定位三个维度分析了学校的战略定位,他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学科、聚焦需求、聚焦平台、聚焦人才、聚焦成果,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开拓思路,采取超常举措,寻求重点突破。张立彬指出,要深入解读学校发展目标的内涵,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出能够凝聚全校力量的目标定位。要坚持选择性卓越,构建强大的团队,形成发展的“拳头”。要对外争取、对内盘活,不断开拓办学资源。盛颂恩分析了学校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他指出要积极谋求与我省和杭州市的深度对接,积极开展与大院名校的深度合作,构建大平台。要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努力向新兴领域进军,增强在新赛道上的核心竞争力。要放眼2035年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肖瑞峰指出,学校要进一步探索多校区办学模式,实现办学资源最优化。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等效评价制度的实施。要高度重视发展规划的执行力度,推动规划落地落实。何智蕴从“有效的市场、有用的政府”这一理念出发,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层面的顶层谋划、统筹推进与主动出击。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良好基础和发展优势,既着眼长远,又把握节奏。潘海天指出,要高度重视“融合”与“赋能”,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推进交叉融合,为传统优势学科赋能,并谋求新的增长点。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打通创新链、产业链,推进成果转化。徐振元、刘化章、程惠芳等专家还就学科特色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校区布局、智库建设、资源保障、体制机制改革、机关管理服务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建议。

李小年在讲话中强调,谋划学校未来发展,要在认识上突出一个“新”字,在思想上突出一个“变”字,在落实上突出一个“改”字,在成效上突出一个“实”字。要深刻理解新时代的新要求、新阶段的新内涵,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把各项工作做实。规划要发挥引领作用,坚持长远目标与现阶段重点任务的有机结合,既要在战略上保持定力、把握规律,也要在战术上灵活应变、与时俱进。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练好内功,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蔡袁强对学校老领导、各位院士和专家的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他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学校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他强调,要深刻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局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切实提高站位、把握方位、找准定位,紧紧围绕“四个服务”和“四个面向”的新要求,围绕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明晰路径,进一步提高质量、彰显特色。他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认真研究和吸收广大师生提出的意见建议,把规划编制工作做扎实。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在会上通报了学校新一轮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初步思路。

沈寅初发言


高从堦发言


郑裕国发言


蔡袁强讲话


李小年讲话


梅新林发言


张立彬发言


盛颂恩发言


肖瑞峰发言


何智蕴发言


潘海天发言


徐振元发言


刘化章发言


程慧芳发言


郑华均主持


会议全景


上一篇:下一篇:

标题31

  • 官方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邮编:310018,电话:0571-88320831

    邮箱:rcb@zjut.edu.cn